科技創新對廣州經濟社會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但總體上仍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階段,仍需攜著凌云壯志去翻野越嶺覽群山。
10月19日,廣州舉辦“‘二次創業’再出發”之科技服務業訪談會,邀請相關企業家、學者,就科技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建言與感悟。
據悉,廣州市科技服務業增長趨勢良好。2018-2022年期間,廣州市科技服務業規上企業從891家增加至1676家,營收從876.45億元增長至1672.63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統計數據顯示,廣州市科技服務業營收合計1014.26億元,從營收總額、營收增速和企業數量規模上均居省內首位,特別是黃埔、天河、越秀三區,增長勢頭突出。

圖源:一品紅官網
廣州國標要力爭3年內創業板或科創板上市
2017年,在“鼓勵科技人員創業”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下,暨南大學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蔣杰主動辭去行政職務,創建了國標,旨在解決我國藥品國際化過程最關鍵的技術問題:質量標準提升和有關物質控制。
學有所用,用有所成。
如今廣州國標檢驗檢測有限公司已成為華南地區首家獲得國際資質開展基因毒雜質研究及包材相容性研究的技術服務平臺,也是大灣區獨家提供中成藥粵港澳三地“產學研銷”和“港澳藥械通”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技術服務平臺。 為內地和港澳近400家醫藥企業客戶解決了近4000項技術需求。
不久前,廣州市發布《廣州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實施“六大行動”,加快建設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與產業發展高地。
廣州市建設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與產業發展高地,勢必引進海內外一大批高科技生物醫藥項目,蔣杰認為,隨著醫藥研發和生產需求增加,亟需醫藥外包服務(CXO)等生產性服務平臺的支持,從而為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創業和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未來,國標也將乘著政策東風,緊緊抓住機遇,致力于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醫藥大健康產品檢測認證第三方機構,力爭3年內創業板或科創板上市。”
“教人創新,幫人創新”難但要“迎難而上”
“我國的科技服務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科技服務手段日益多樣,服務平臺日趨完善,行業也在不斷迭代升級??捎?4個字概括:始于政策,囿于政策;門檻很低,進階很難;教人創新,幫人創新?!?/p>
技術轉移服務高級工程師、廣州博士信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潔在訪談會上分享了她對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建議。
李潔認為,過去的科技服務業,門檻低,易進入,主要起到輔助作用。伴隨全球貿易博弈、技術博弈的大環境,大量中小企業很難系統分析決策,無法看清自己路在何方,更無法清晰知道自己需要怎樣的科技服務,科技服務業被逼需要從單點輔助型轉變成專業顧問型,并且具備體系服務能力和平臺服務能力,能起到主導作用。
同時,科技服務業數字化水平也從電子化—信息化—數字化—數智化不斷迭代提升。但目前能夠有行業和需求洞察,有決心突破慣性,跟得上這樣的需求的服務機構少之又少,進階難度大。
業內缺乏知名品牌,亟需能夠提供創新方法論、能夠具備創新工具、能夠具備體系化、平臺化服務能力,并能對創新資源進行整合策劃和配置的服務能力的機構,實現科技服務業對創新的核心價值“教人創新、幫人創新”。
“要做到‘教人創新、幫人創新’非常難?!崩顫嵳f道,但對于科技服務業如何發展,她給出四個字:“迎難而上”。
她表示,科技服務既是創新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催化劑和放大器,發展科技服務業既是形式所迫,也是時代所需,更是主動出擊??萍挤諛I亟需構建一個政府、企業、機構、高校相互配合,開放、協同、創新的科技服務業生態體系。

圖源:一品紅官網
建議挑選廣東3-5家企業進行重點扶持
創建于2002年,總部位于廣州國際生物島,專注于兒童藥、慢病藥和生物基因疫苗全球化創新的一品紅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目前有10多個在研全球創新藥項目,其中2個是全球首創藥,即將進入Ⅲ期臨床試驗階段。
一個是全球首創痛風創新藥AR882,另一個是全球首創白內障滴眼液項目。
集團董事會秘書張明淵介紹道,后者目前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療效顯著,用藥后有部分受試者的視力改善甚至達到了20個字母以上,這是全球白內障治療重大突破。產品上市后,預計能為患者節約75%的費用,為醫保支付節約50%的費用。
“‘一帶一路’沿赤道和高原地區紫外線嚴重,白內障滴眼液的使用,可加強與‘一帶一路’的交流合作,助力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為全球6億患者帶來光明,更有望成為中國自主研發進入全球重磅創新藥物之列?!?/p>
對于廣東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張明淵認為,從全國醫藥制造業的角度來看,發展最好的是北京地區。為了進一步推動廣東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形成創新集群效應,建議在廣東省內挑選3-5家從本土發展起來的、具有較好創新基礎、成果轉化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的優勢企業進行重點扶持。
“將它們培育成為市值200億至500億元,甚至走向千億市值的龍頭企業,以點帶面,促進廣東省整體生物醫藥行業發展?!?/p>
此外,從全球創新藥市場來看,創新藥銷售額占比達到96%,而中國只占3%。要做出一款全球創新藥極其困難,平均要投入20億美元,研發周期要超過10年。廣東本土有不少企業都具備較強的研發實力,也產生了一些行業內較有影響力的產品。
為了進一步強化廣東省、廣州市內的創新藥示范效應,張明淵建議政府可以對轄區內的醫藥企業“全球新”的在研產品進行摸底,將具備全球影響力潛力的產品列入省市重點項目,一事一議進行專項扶持,讓更多的創新藥在廣州孵化上市,為全球患者帶來福音。
采寫:奧一新聞記者 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