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還記得當時的TA嗎?12年前的一場賽事將深圳推向世界的舞臺,龍崗區順勢亮出大運新城這張嶄新名片。
視線回到現在,褪去賽事盛事光環,大運新城從誕生至今面臨諸多挑戰。從更細微處著眼,深圳大運中心二次開發完工時間不明,商業配套人氣不旺,是片區發展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交通建設推進緩慢,產業集聚度不夠高、產城融合滯后,也是制約片區發展的掣肘。
放大到決策層面來看,12年之間片區定位歷經4次變化,從“體育新城-活力新城”到“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發展能級快速提升,高質量建設有待破局。本期一起來觀察“深圳大運新城路在何方”。

大運片區(圖源:深圳龍崗發布)
?大運會落地龍崗,肩負拉動東部發展的使命
從整個深圳的發展格局來看,由于歷史及地理原因,深圳“西強東弱”的態勢非常明顯。據相關統計數據,2020年,深圳西部南山、寶安、光明3個區的GDP總量為11449.86億元,而東部龍崗、羅湖、坪山、鹽田和大鵬5個區的GDP總量只有8933.32億元,東西部發展差距巨大。
早在2006年,為了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深圳將目光投向位于東部的龍崗。當時大運主場館的選址方案有兩個:南山深圳灣填海區和龍崗龍城西區。如果只是辦賽事、展形象,南山高樓林立、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可能更適合。但是考慮到深圳東西部發展不平衡,急需有效拉動東部發展,大運中心最終花落龍崗。
依托大運場館的建設,打造城市復合功能區,促進深圳東部發展,這無疑是一步好棋。?
2011年8月,借助大運會的東風,深圳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品質得到大幅提升,主場館所在地龍崗更是迎來一次面向全球展示形象和謀求發展的機遇。
2013年7月,大運新城納入市級重點區域版圖。此后,龍崗區政府部門積極爭取深圳國際大學園、港中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落地大運新城,以國際高端教育引領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2016年,深圳實施“東進戰略”,規劃將龍崗—坪山中心作為東部發展的主軸,該規劃規模宏大,總投資達到1.4萬億,涵蓋了342個項目。主要目標包括新改建14條城市軌道、10條戰略通道、6條鐵路及推動產業升級等等,而大運新城則處于“東進戰略”的前沿。
在2018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大運新城與前海、深圳灣、香蜜湖、大空港等“城市新客廳”列為同一等級。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9年,大運新城片區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539.50億元,年平均增長74.37%。
以大運會為“起點”,大運新城為戰略要地,龍崗加速融入特區一體化,深圳東進穩步推進。掌聲鮮花背后,大運新城不是沒有隱隱陣痛,欠缺刮骨療傷的良方。?
褪去賽事盛事光環,片區發展滯后初顯
2011年8月,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深圳舉行,主會場正是位于深圳市龍崗區的大運新城。彼時,有評論人士認為,“這對深圳來說,意義不亞于當年上海的浦東開發?!?/p>
12年后,一紙重磅文件出臺,更是引起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關注。今年7月,深圳市發改委印發《深圳市推進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這是繼廣東省政府提出“高水平推進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建設”后,深圳從市級層面進一步明確該科教城建設的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根據計劃,該片區將建設成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支撐平臺、深港科教產研深度合作區、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新客廳”。
12年間,從大運新城到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定位不斷改寫,也給片區的發展帶來新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面臨配套設施不足、產業集聚度不高、片區運營水平需提升等問題。
三年行動計劃的出臺,從深圳市級層面明確了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建設的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如何打破大賽后的“蒙特利爾陷阱”,補齊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建設短板,亟待龍崗以善謀和實干答題。
10年定位3度提升,大運新城建設亟待加速
從2011到2020年,大運新城的定位經歷了3次提升。從大運時代的“體育新城-活力新城”、后大運時代的“國際大學園,魅力新高地”,遞進式發展成“東部中心核心區、深圳城市新客廳”。
論“深圳城市新客廳”發展勢頭,大運新城后勁不足。前海打造世界級城市新中心,深圳灣打造超級總部基地,香蜜湖打造國際交流中心,大空港建設全球最大會展中心,而大運新城則是深圳東部中心核心區。無論從現有發展水平、區域配套資源,還是從全市關注度、影響力來看,大運新城相比其他四大“城市新客廳”都略顯暗淡。
從更細微處著眼,以大運新城的強項文體活動來看,深圳大運中心的發展相比同為2011年大運會場館——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也存在不足:?
商演規模相形見絀
從公開數據來看,深圳大運中心與深圳灣體育中心在大型賽事及群眾賽事方面各有特色,但在商演和人氣方面差距不小。深圳大運中心目前每年的人流量在300萬人次水平,僅為深圳灣體育中心的一半;在大型演唱會方面差距更明顯,深圳灣體育中心承接了深圳90%以上的大型演唱會。為了彌補這一短板,今年以來,龍崗發力演唱會經濟,五月天演唱會連天三天火爆全城,以此帶動文旅發展,激活全區消費和人氣。
相關商業配套仍在建設
深圳灣體育中心有2萬多平方米的商業配套,可以提供專業體育類教育培訓服務,以及休閑娛樂、餐飲等服務,而深圳大運中心的相關配套設施仍在建設中。
深圳大運中心人氣不旺,是片區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除此之外,大運新城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
交通建設滯后、推進緩慢
例如,龍飛大道北段市政工程原為2011年大運會場館配套道路,因征地拆遷導致推進困難,直到2019年6月才完成征地拆遷工作,2020年才打通;地鐵方面,片區長期以來僅靠地鐵3號線與市中心連接,地鐵14號線、16號線直到近期才開通。深圳地鐵10號線東延線仍未動工,地鐵21號線未納入《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2023-2028年)》。
產城融合發展滯后
大運新城產業集聚度不夠高,現有產業園區難以適應新興產業發展要求,限制產城融合深度發展。
龍崗區政協委員鐘玉燕表示,龍崗區上千個產業園區是保障全區現代產業持續競爭力的重要基礎,但與深圳各兄弟區和大灣區其他區域相比,還存在著諸多差距和挑戰,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龍崗區產業園的做大做強——
·產業園區更新機制僵化、進展緩慢;
·新型產業空間的設計規范滯后,無法響應新興產業發展要求;
·存量產業園區產城融合發展滯后;
·民營產業園區政策支持力度弱等等。
城市形象還未打出名堂
整個大運新城的建設尚處于多點開花局面,與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龍崗區政協委員孟丹提出——
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是展示龍崗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極佳窗口,但對比南山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和光明科學城便相形見絀,城市形象尚未凸顯,山湖自然風光與“灣東智芯”融合度不高,城市綠道、碧道與各類慢行步道連通性弱,城市綠廊品質不高。
情況從2020年開始悄然發生轉機,專家學者期待第四次定位能“一錘定音”,補齊建設短板。
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能否點燃龍崗高質量發展引擎
2020年
龍崗多次提及大運新城擴容,建設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2020年年底,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被寫入《中共深圳市委關于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021年
2021年初,龍崗區謀定“一芯兩核多支點”區域發展戰略,劃定了26.29平方公里的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相比大運新城擴容10.36平方公里。這一片區承載著引領全區發展的厚望,目標打造以產學研深度融合為核心、深港合作為特色,集國際化創新策源地與現代化高品質城市綜合服務中心于一體的“灣東智芯”。
2022年
當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高水平推進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建設,與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并列作為全力建設好深圳先行示范區的重要任務,為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提升發展能級、強化協同聯動、深化深港融合等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至此,該片區已被寫入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報告和深圳“十四五”規劃等數個事關未來發展的重要規劃中。
在2022年的深圳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被賦予三重定位——
·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支撐平臺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和香港青年創業的重要基地
·高品質灣東“新客廳”
會議強調,要持續深入實施“一芯兩核多支點”區域發展戰略,以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灣東智芯”為核心引擎,系統推進各大重點片區開發建設,構建更高水平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為全市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23年
2023年龍崗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充分運用‘灣東智芯’戰略規劃成果,增強科技創新主引擎功能,推動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及周邊片區高質量發展?!?/p>
從大運新城到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片區發展又迎來了新的春天。不僅面積擴容10.36平方公里,定位和發展能級更是大幅度提升,被賦予引領全區高質量發展的厚望。
2023年7月,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深圳市發改委印發《深圳市推進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下簡稱《三年計劃》)。根據這一計劃,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在未來三年將聚焦深港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的發展,建設成為一個智慧、創新、活力和開放的片區,成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支撐平臺、深港科教產研深度合作區、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新客廳”。
這是深圳市首次從市一級層面對如何高質量建設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方案,從中分解出21項工作任務,并出臺了配套的《重點任務清單》。清單對21項工作任務進行分解細化,梳理形成67項重點任務257個年度事項。
據龍崗區重點區域署介紹,67項重點任務分為教育、科技、產業、人才及高品質空間五大類。市里和區里成立了工作專班,定期開會協調、督察督辦,推動事項落地。
據了解,隨著大運中心場館、大運智慧公園、大運北國際化文創街區等配套集聚,以深圳建筑產業生態智谷為代表的產業園區加速落地,大運AI小鎮、大運軟件小鎮、啟迪協信科技園等產業載體加速集聚,片區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高校為核心的深圳國際大學園已成為龍崗“創新智核”,各類創新資源形成加速集聚的態勢。
未來,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的高質量發展建設將有助于推動片區積極融入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格局,成為灣區東部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與改革開發再出發的排頭兵,將逐步構建以“灣東智芯”等為核心空間載體和創新引擎,推進龍崗產業升級、空間更新、生態治理,進而實現龍崗區經濟社會的創新高質量發展。
相關專家學者表示,該計劃是推動深港“四鏈融合”的重要指引性文件。如能圓滿完成,深圳將形成“源頭創新(光明科學城)-融合創新(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制度創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開放創新(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整體創新格局。
從2011年到2023年,大運片區定位不斷提升,承載著龍崗區的發展之夢。復盤十二年來片區發展的點點滴滴,有亮點,亦有瑕疵;有闊步前行,亦有躑躅徘徊。
本次《三年計劃》的發布,能否推動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建設邁上快車道,激活“灣東智芯”核心引擎作用,扛起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深圳東部中心發展的大旗?期待龍崗站在更高的起點接續奮斗、砥礪前行。

走好新形勢下的群眾路線,需善于通過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更好傾聽民聲、尊重民意、順應民心。從即日起,奧一網推出大型策劃——“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大調研”,聚焦社會治理的痛點、堵點,深入分析成因及解決方案,推動問題的解決,用“心”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
更多報道請看專題: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大調研
總監制:陳文定 鄒瑩
總統籌:周昌和
執行統籌:任笑一 陳璐璐 劉晨
主筆:奧一網基層治理研究員 蔣清君
產品:廖靜文、鐘瑩
設計:鄭柏琪